
當地時間3日,位于日本東部的山梨縣和位于西部的和歌山縣,7小時內接連發生多次地震,其中4次震感比較強烈。此次地震引發了日本民眾的恐慌,他們擔心是沉寂了300多年的富士山重新噴發的前兆。
其實,頻繁地震不僅會對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,而且對建筑物的損害也非常大。比較強烈的地震會造成建筑橋梁倒塌,道路系統癱瘓,甚至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。
典型的橋梁震害事件
事件一: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大地震中,6座大橋遭到破壞,因基礎土層軟弱,橋臺和橋墩出現不同程度的滑移、傾倒。

事件二:1971年2月9日美國圣費南多地震中,60多座橋梁發生不同程度的損壞,直接造成經濟損失約10億美金。

事件三: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,橋梁遭受嚴重破壞,在7度以上震源區,130座橋梁出現破壞,18座因河底場地發生液化而倒塌。

橋梁結構作為重大基礎設施,其服役期受到設計標準、施工質量、材料退化、交通負荷、地震、洪水和偶然事故等各種因素影響,若橋梁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,將危機人民生命安全和國家經濟建設。因此,實時監控橋梁安全隱患刻不容緩。
橋梁結構監測預警系統輔助解決安全隱患
1、建立集群式橋梁結構安全監測與預警系統,節省人力維護成本,提高實時性;
2、診斷橋梁監測點應變狀態(形變引發的結構變化);
3、監測橋梁動力特性(振動及沖擊引起的結構變化);
4、靜態連續監測橋梁線形(沉降引起的結構變化);
5、針對橋梁已有的裂縫進行長期監測;
6、動態稱重汽車荷載;
7、對橋梁整體安全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和預警,輔助養護管理。
系統架構
該系統由傳感器、數據采集與傳輸、數據處理與控制和結構安全評估系統組成,針對橋梁的結構特性和受力情況設置測點布設,布設的采集點進行數據采集,并將數據傳送到監控中心管理分析。

系統建設內容
系統中匯集的數據采用國家及橋梁監測行業標準,結合橋梁建設和養護實際情況,建立標準化綜合數據庫。
數據庫建設
1、數據庫(實時監測數據庫、歷史數據庫、安全評估數據庫、養護管理信息數據庫、站網信息數據庫、文檔管理數據庫、日常業務管理基礎數據庫等)
2、數據整理錄入(文件、圖紙、預案、已有系統數據)
3、數據匯集平臺(數據匯集、糾錯、預警)
數據采集與傳輸
1、通過以太網交換機實現橋上設備與監控中心網絡的數據連接,同時也實現了監控中心各個電腦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。
2、監控中心設置了四臺工作站,工作站一方面對橋梁上的采集設備進行控制,一方面將數據通過數據庫服務器存儲到數據庫中,同時進行數據處理工作。
3、數據庫系統服務器專門進行數據庫的管理,其他設備通過數據庫服務器讀取和存儲數據庫中的數據。
創科技建立的集群式橋梁結構安全監測及預警系統,意在通過診斷橋梁監測點的應變狀態,實現對橋梁整體安全情況的評估和預警,為節省人力、維護成本,輔助養護管理及安全風險管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。